当前位置: 首页 / 人文校园 / 正文

过去的一年里,他是“希望乡村教师计划”中的一员。在这里,他点亮了山区小孩的希望;在未来,他依会坚守教书育人的初心,继续守护这群孩子。

陈鑫,我校2020届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8班毕业生,在校期间担任过班长、学生助理班主任等职务,性格开朗、待人真诚、严于律己、工作负责。2020年6月自愿报名“希望乡村教师计划”到贫困山区支教,用一年的时间去做影响一生的事。

迎难而上,苦中有乐

时光转瞬即逝,陈鑫一年的支教生活已经结束。回顾这一年的工作和表现,陈鑫感触良多,“倘若把人生比喻成一本书的话,那么我相信支教的这一年时光注定会成为这本书中浓墨重彩的一页。”

这段经历不仅为他原本平淡的人生增添了许多色彩,更让他开启了人生中作为教育者的新篇章。支教的一年是不平凡的,他不仅懂得了“教师”这两个字的真正含义,也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职责,从精神上得到了武装。

不可否认,乡村支教的生活是苦的,可陈鑫感受到的更多是乐。工作之余,他常常与同事们交流学习,分享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,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去学习,研究如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……

在与同事们的日常相处中,陈鑫被乡村教师忘我的奉献精神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打动了,这让他更加坚定成为一名合格人民教师的信念。这些点点滴滴汇聚在一起,融化了他支教生活的苦,形成了更多的乐。

教学相长,润物无声

这是陈鑫第一次去乡村支教,对他而言这无疑是个挑战。作为一名贫困山区的教师,他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,他们从小缺少父母的陪伴与关爱,形成了孤僻和调皮的性格。每一朵花都值得被呵护,看到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,陈鑫暗暗下定决心,只要还是这群孩子的老师,他就要尽自己所能教好他们。

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,培优补差,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,陈鑫下了不少功夫,既做到让学生成绩有所提高,又让他们有丰富的课余生活。因为教师资源的匮乏,他会合理地安排课程:一节活动课,能让学生“放飞自我”;一节音乐课,能让学生尽情欢唱;一节美术课,能让学生陶冶情操,借此来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。

学生“打破砂锅问到底”的学习态度让他感到欣慰,疫情导致教学难以开展的困境让他感到苦恼,不同年级的的学生学习方式不同和理解知识方式差异让他感到“挑战”。

他直面困难,因材施教。当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时,他会给学生一个“微笑”,对他们勇于回答问题的行为进行肯定,鼓励他们努力学习,争取下一次回答正确。当学生违反纪律时,他会用心引导,让学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,自觉地反思自己的行为。

除此之外,他还会送绘本、奖励卡、文具等小礼物奖励学生,陈鑫谈道,这些小小的惊喜每次能让孩子们欣喜不已。

不忘过往,不负将来

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,有踏上支教之路的欣喜悸动和困难艰辛,也有前行路途上留下的靓丽风景和冬日暖阳。所有这一切,让陈鑫有了新感悟:环境的好坏在于自身如何看待,拥有一颗奉献、感恩的心,生活便是美好的。

支教经历让陈鑫学到了许多在校园里未曾学到的东西,这一切令他受益匪浅,也对他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在这里,他苦过、累过,却依旧笑着;迷惘过、徘徊过,可依旧坚持着。

支教生活虽然艰苦,但是锻炼了陈鑫的意志,提高了他的能力。支教不仅让他学会了苦中作乐,更让他收获了友谊,深刻体会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。在实践中,他得到锻炼,收获了教育经验和教学技巧,更进一步地坚定了他从事教育事业、服务社会的人生信念。一年服务期满后,陈鑫选择了与学校续签,继续他的“乡村教师”之路,书写与孩子们一同成长蜕变的故事。文字 新闻中心 钟思莹/李开添;图片 受访者提供)

 

陈鑫与学生合影

 

陈鑫与学生合影留念